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润州区

江苏省镇江市下辖区
展开5个同名词条
收藏
0
0
同义词润州(镇江市行政区)一般指润州区
润州区,隶属江苏省镇江市,是镇江市主城区,也是镇江新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商业中心。[28]位于长江下游南岸古运河以西,地处镇江市区西南部。东以古运河为界、与镇江市京口区毗邻,东南部分地段与镇江新区(江苏省镇江经济开发区)连接。北濒长江,与扬州市邗江区隔江相望,西南与镇江市丹徒区接壤,总面积113平方千米。[6]2020年,润州区户籍人口24.15万人。[6]全区有回、蒙古、满、维吾尔、苗、壮、布依等少数民族21个。[6]截至2021年10月,润州区下辖8个街道。[5]区政府驻润州路5号。[6]
隋开皇十五年(595年),置润州,以州东润浦为名。[1]1949年,镇江解放,分镇江县为镇江市、丹徒县。市区划归市管,市郊及农村入丹徒县。[2]6月,成立镇江市城郊区。1983年,郊区和谏壁区合并,建立郊区。1984年,郊区更名为润州区。[3]其中西津渡,是镇江文物古迹和文化胜迹保存最多、最集中、最完好的地区,是镇江“文脉”之所在。存有昭关石塔英国领事馆旧址3个国家文保单位,38个省市级文保单位。[16]
2020年,润州区地区生产总值245.23亿元,比上年增长3.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8.3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06.36亿元,三次产业比例为0.2:15.6:84.2。[7]
中文名
润州区
外文名
Runzhou District
行政区划代码
321111
行政区类别
市辖区
所属地区
江苏省镇江市
地理位置
镇江市区西南部
面    积
113 km²
下辖地区
8个街道
政府驻地
润州路5号
电话区号
0511
邮政编码
212004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
24.15 万(2020年)
火车站
镇江站
地区生产总值
245.23 亿元(2020年)

历史沿革

播报
编辑

地名由来

隋开皇十五年(59束兵5年),置润州,以州东润浦为名兆姜热。[1]

建置沿革

春秋,名朱方,属吴国。吴亡属越,越亡属楚,更名谷阳。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置郡县。三十七年,改谷阳为丹徒。
汉元狩二年(前121),丹徒属会稽郡。永建四年(12糊狱夜9),分会稽郡置吴郡,丹徒为十三县之一。
三国吴大帝嘉禾三年(234),改府祖立危丹徒为武进,属毗陵典农校尉。
西晋武帝太康二年(281),废毗陵典农校尉置昆陵郡,改其属县武进为丹徒。永嘉五年(311),昆陵郡改称晋陵郡,县仍属之。
南朝宋元嘉八年(431),丹徒县划属南东海郡。梁,改南东海郡为兰陵郡。陈,复改为南东海郡,皆领丹徒县。
隋开皇九年(589),丹徒县并入延陵县,属蒋州。十五年,置润州,延陵县属润州。大业三年(607),废润州,属江都郡
唐武德三年(620),复置润州、丹徒县,丹徒属润州。贞观元年(627),润州属江南道,领丹徒县。开元二十一年(733),分江南道为江南东、江南西道,润州属江南东道。天宝元年(742),改润州为丹阳郡。乾元元年(758),置浙江西道,改丹阳郡为润州,丹徒县属浙江西道润州。建中元年(780),合浙江东西两道为浙江东西道。次年赐号镇海军,领润州,丹徒为润州属县。
五代,润州及丹徒县先属吴国,后属祝主南唐。
宋至道三年(997),分全国为十五路,丹徒县归两浙路润州管辖。政和三年(1113),升润州为镇江府。
元至元十三年(1276),分全国为11个行中书省,镇江府升为路,丹徒县属江浙行中书省镇江路。至正十六年(1356年),镇江路江淮府,不久改镇江府,辖丹徒县不变。
夜色西津渡
清初,改南京为江南省。康熙六年(1667),分江南省为江苏、安徽两省,丹徒县属江苏省镇江府。太平天国癸好三年(1853),太平军攻克镇江。咸丰七年(1857),丹徒县隶属太平天国天京省镇江郡。
民国元年(1912),废府,丹徒县直属省辖。3年,改属金陵道。17年,废道,改丹徒县为镇江县,仍属省辖。抗日战争,镇江县一直属省辖。
1949年4月,镇江解放,分镇江县为镇江市、丹徒县。市区划归市管,市郊及农村入丹徒淋请背县,属苏南行政区镇江专区管辖弃颂喇。[2]6月,成立镇江市城郊区。8月,城郊区划归丹徒县。
1950年1月,复归镇江市。11月,镇江市城郊区人民政府改称镇江市城郊区区公所。
1956年,镇江市人民委员会撤销郊区建制,原郊区所辖乡直展市人委领导。
1957年,镇江市建立农村工作办事处,管辖范围同原城郊区。不久,改称镇江市郊区办事处。
1958年,撤销市郊区办事处,建镇江市人民委员会农林水利科旬愚,管辖范围不变。
1962年,建立中共镇江市郊区工作委员会(市委派出机构,无行政建制)。
1983年,郊区和谏壁区合并,建立县级建制的郊区。
1984年,郊区更名为润州区。[3]

行政区划

播报
编辑

区划沿革

2001年4月,韦岗镇、蒋乔镇合并,为蒋乔镇。渔业乡、和平路街道合并,为和平路街道。撤销金江乡,划归和平路街道。撤销官塘桥乡。设立官塘桥镇。
2005年,撤销京畿路街道、中华路街道,设立金山街道。撤销七里甸镇,设立七里甸街道。撤销官塘桥镇、蒋乔镇,设立蒋乔镇。原蒋乔镇的嶂山村和乔家门社区与原润州区民发委合并成蒋乔街道。原蒋乔镇韦岗片区,设立韦岗街道。原蒋乔镇的官塘桥、秀山、平山三个村、两个社区,成立官塘桥街道。[4]

区划详情

截至2021年10月,润州区下辖8个街道:宝塔路街道和平路街道金山街道七里甸街道蒋乔街道官塘桥街道韦岗街道南山街道[5]共4个行政村、48个社区。[6]区政府驻润州路5号。[6]

地理环境

播报
编辑

位置境域

润州区,位于长江下游南岸古运河以西,地处镇江市区西南部。东以古运河为界、与镇江市京口区毗邻,东南部分地段与镇江新区(江苏省镇江经济开发区)连接。北濒长江,与扬州市邗江区隔江相望,西南与镇江市丹徒区接壤,总面积113平方千米。[6]
润州区人民政府

地质

润州区地质构造处于苏北南黄海凹陷和浙闽隆起过渡带北缘的南京一一镇江隆起Ⅰ级构造单元上,地质构造复杂多样。润州区的地层,从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到新生界都有出露,但各界之中,有的系没有发育,有的系被第四系所覆盖。[3]

地形地貌

润州区位于长江运河交汇处,属宁、镇、扬丘陵地区和长江冲积平原区,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境内丘陵平地此起彼伏。征润州、牌湾、小码头一带滨江沙洲由长江汪淤泥沉积而成,地形平坦宽阔。[6]

气候

镇江市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6℃。2020年,全市年平均气温16.9℃,年平均降水量1209.9毫米,年日照时数1740.4小时。[6]

水文

润州区北有长江,东有古运河,西有运粮河,南有周家河、四明河等,开掘成大、中、小沟渠45条共75.98千米,有小型水库6座,水闸、滚水坝15座,排灌站31座共55台(套),总装机容量2328.5千瓦。[6]

土壤

润州区土壤类型分为水稻土、潮土、黄壤土和石灰岩土。土壤分布低山以黄棕壤为主,岗地以黄土为主,平原以潜育型水稻土为主。[6]

植被

润州区植被类型为含有常绿阏叶和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树常在乔木层中占优势,并占据最高层片。常绿阔叶树一般在落叶阔叶树下面,处于劣势地位,呈亚乔木层状态。在石灰岩低山丘酸中,常绿阔叶树多为灌木丛。[3]

自然资源

播报
编辑

水资源

润州区水资源总量6.3亿立方米,可利用水量1.6亿立方米,实际利用水量只有0.73亿立方米。[3]

土地资源

润州区土地总面积232953.32亩(不含长江水域面积),折合155.3平方公里。全区陆地面积194647.7亩。占总面积83.56%;内陆水域面积38305.62亩(包括沟渠及水工建筑物9933.95亩),占总面积16.44%。[3]其中,耕地面积1489公顷,茶园面积98公顷,果园面积5.2公顷,另有淡水养殖面积53.3公顷。[6]

生物资源

润州区植物主要有常绿树种如雪松、侧柏、广玉兰、女贞等;落叶树种有蜡梅、白杨、银杏、水杉、槐等,药用植物有枸杞、黄芪、何首乌、龙胆草、车前草等,经济作物有茶树、果树、桑树、竹等。森林覆盖率32.31%。动物有哺乳类犬、猫、狐、鼠等,鸟类有麻雀、喜鹊、乌鸦等100多种,家禽类有鸡、鸭、鹅、鹤鹑、家鸽等,爬行类有水蛇、蜥蜴、壁虎、龟、鳖等,昆虫类有蟋蜂、金龟子、天牛、蝉等,境内长江鱼类有1325科90多种,其中刀、鲋、鲠、河豚等属名贵鱼类,另外近郊养殖户养殖的青鱼、草鱼、卿鱼、鲤鱼等。[6]

矿产资源

润州区矿产资源以非金属矿产为主,有分布于韦岗一带的优质熔剂灰岩、铁矿,分布于五州山至彭公山一带的石灰石,及分布于赣山北麓、五州山等地的石英砂岩等,区内砖瓦黏土、水泥配料等分布广泛。[6]

人口

播报
编辑
2020年,润州区实有人口户数103796户、户籍人口241520人(男性120480人、女性120940人),死亡人口 1724人、出生人口1637人。[6]全区有回、蒙古、满、维吾尔、苗、壮、布依等少数民族21个,4300余人,其中,回族约3900人。[6]

经济

播报
编辑

综述

润州广场
2020年,润州区地区生产总值245.2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5亿元,下降26.6%;第二产业增加值38.37亿元,增长2.2%;第三产业增加值206.36亿元,增长3.5%。三次产业比例为0.2:15.6:84.2。[7]
财政
2020年,润州区财政总收入23.63亿元,下降3.64%;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94亿元,增长0.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各项税收收入11.72亿元,下降3.93%。财政总支出30.23亿元,增长38.8%;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1.6亿元,增长32.6%。[7]
固定资产投资
2020年,润州区固定资产投资93.60亿元,增长0.1%。其中:二产投资0.60亿元,增长433.5%;三产投资92.92亿元,下降16.5%; 高技术产业投资5.79亿元,增长55.8%;民间投资59.09亿元,下降12.6%。
年末在库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业企业27家,房地产投资61.91亿元,下降23.4%。房屋施工面积277.62万平方米,增长1.3%;房屋竣工面积31.06万平方米,增长20.1%。本年商品房销售面积55.29万平方米,增长16.1%,其中,住宅销售面积52.84万平方米,增长15.9%。本年商品房销售额62.79亿元,增长16.3%。待售面积20.69万平方米,增长30.2%。[7]
人民生活
2020年,润州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723元,增加1766元,增长3.4%。从收入来源看,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分别为31318元、6291元、6192元和9922元,分别增长0.5%、0.3%、7.7%和13.1%。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9973元,减少706元,下降2.3%。食品烟酒、居住支出增加,分别增长2.7%、6.9%;衣着、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及服务支出分别下降5.9%、6.6%、7.3%、11.1%、8.2%、12.4%。从消费比重上看,食品烟酒、居住和教育文化娱乐支出位居前三位,比重分别为28.6%、22.9%和14.9%。[7]

第一产业

2020年,润州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现价)8303万元,按可比价计算,下降25.8%;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366万元,按可比价计算,下降24.0%。粮食总产量955吨,增长3.8%;水产品产量195吨,下降45.4%;蔬菜12775吨,增长16.0%。
2020年,润州区农作物播种面积11165亩,增长15.2%;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650亩,持平;蔬菜播种面积8565亩,增长19.7%。
2020年,润州区化肥施用量(折纯)401吨,农村用电量3165万千瓦时。
2020年,润州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完成投资约1100万元。完成土方约5万方,疏浚县乡河道2条,疏浚长度约3千米;改善灌溉面积0.2万亩;改善除涝面积0.2万亩;长效保洁河道约13公里。[7]

第二产业

工业
2020年,润州区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30.53亿元,增长0.9%。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3.13亿元,下降10.01%;重工业27.40亿元,下降9.08%。分行业门类看,采矿业5.96亿元,增长54.85%;制造业8.77亿元,下降25.02%;燃气生产和供应业15.80亿元,下降12.54%。在总计中,股份制企业11.98亿元,下降3.4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5.80亿元,下降12.56%;其他经济类型企业2.75亿元,下降12.23%。在总计中,民营工业14.73亿元,下降5.23%,其中私营企业5.75亿元,下降17.06%。在总计中,大中型工业企业22.87亿元,下降7.54%。
2020年,润州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33.66亿元,下降7.96%;利税5.41亿元,增长3.84%;利润4.03亿元,下降4.7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资产贡献率、业务收入利润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分别为15.05%、11.97%和13.88%,产品销售率104.15%。[7]
建筑业
2020年,润州区在库的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72家,从事建筑业活动的平均人数18459人。签订合同额113.95亿元,增长5.3%,其中,本年新签合同额61.83亿元,增长30.9%。建筑业房屋施工面积487.74万平方米,下降0.4%。建筑业总产值68.86亿元,增长9.3%。竣工产值50.02亿元,增长9.7%。[7]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20年,润州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65亿元,下降1.5%。限额以上单位中,批发业零售额11.94亿元,下降18.96%;零售业零售额30.56亿元,增长4.35%;住宿业零售额0.22亿元,下降29.2%;餐饮业零售额2.53亿元,下降14.77%。
2020年,润州区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消费品中,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19.96亿元,比上年下降17.33%;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0.3亿元,比上年下降16%;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0.62亿元,比上年下降37.93%;日用品类零售额5.38亿元,比上年增长57.15%;粮油食品类零售额3.88亿元,比上年增长20.71%。中西药品类零售额0.55亿元,比上年增长30.01%。拥有亿元贸易市场2个,成交额25.43亿元。[7]
对外贸易
2020年,润州区进出口总额19.1亿人民币,增长10.3%,其中出口总额17.46亿人民币,增长8.4%;进口总额1.64亿人民币,增长36%。全区实际利用外资2019万美元,占市计划的101%。[7]

交通运输

播报
编辑
沪宁铁路312国道、243省道、222省道、沪宁高速公路润扬长江公路大桥等交通要道纵横交织,官塘桥路、南徐大道、润州路、朱方路、中山西路、黄山路、电力路、大西路、长江路、跑马山路、檀山路、团山路等贯通境内城区。[6]沿江高速、宁杭高速扬州—溧阳高速公路京沪铁路京沪高铁、沪宁城际、宁杭高铁连淮扬镇铁路宁镇城际铁路[8]

政治

播报
编辑
区长:
徐燕
截至2022年3月[9-10]

社会事业

播报
编辑

教育事业

高等院校
2020年,润州区拥有小学13所、初中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含一所民办镇江苏州外国语学校);现有在校小学生13570人,初中生4341人。九年义务教育对象入学率100%;小学、初中在校生巩固率均达100%;初中升高中段的比例达到100%。现有中等职业类学校1所,在校学生656人。年内向普通高校输送新生253人。[7]

科学技术

2020年,润州区新认定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家,年末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17家。成功为区内2家企业申请苏科贷700万元。2个科技项目获市以上立项,为企业争取扶持资金162.5万元。2家省级众创空间获备案。[7]

文化事业

国家一级图书管:镇江市润州区图书馆。[12]一级馆:镇江市润州区文化馆。[13]
2020年,润州区拥有街道文化站7个,各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全覆盖。全年举办区级演出15场、开展文艺播种进社区志愿辅导242场、开展全民艺术普及“润心课堂”培训308次、“润心书场”扬州评话演出67场、全民艺术普及进机关课程112次,艺术普及进校园培训50余场、全民艺术普及展览90场、组织各类读书活动140余场。区文体旅系统在市级以上获奖作品7件,在书画、美术、舞台文艺等方面发表作品30余件。[7]

体育事业

2020年,润州区已建成体育健身路径点167个。社会体育指导员2579人。全区学生体质健康抽测平均合格率95%以上,优秀率10%以上。[7]

医疗卫生

2020年,润州区拥有医疗卫生机构17个、床位762张;有卫生技术人员588人,其中:执业医师238人、注册护士301人、药剂人员49人。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同步实施,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100%。[7]

社会保障

2020年,润州区新增城镇就业人员6637人,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6258人,农村劳动力转移173人,2020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1.51%。
2020年,润州区城乡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98%,共有6074名城乡老年居民享受到政府养老补贴,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覆盖率100%。[7]

历史文化

播报
编辑

非物质文化遗产

扬剧,俗称“扬州戏”,流行于江苏省的扬州、镇江、南京等地和安徽省的部分地区,此外在上海也有扬剧的演出。扬剧以扬州民间歌舞小戏花鼓戏和苏北民间酬神赛会时由男巫扮演的香火戏为基础,吸收扬州清曲、地方民歌小调等,逐渐形成一个独立的戏曲剧种。唱腔音乐属于曲牌体,主要由花鼓戏音乐、香火戏音乐和扬州清曲以及小唱三部分组成。[14]2008年,扬剧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15]

方言

润州话属北方方言的次江淮方言,城区及近郊(七里甸街道)以镇江话为主要方言,而远郊韦岗一带有部分移民操河南罗山话,征润州部分居民带有明显泰兴话。与普通话相比,镇江话没有全浊声母和舌尖后音声母,鼻化元音介于前鼻音韵母与元音韵母之间,in、ing不分,en、eng不分,n、1不分;有入声调。词汇中保留着丰富的吴方言词。[6]

风景名胜

播报
编辑
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
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镇江市主城西北部,地处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西津渡始成于三国时代,唐代具有完备的渡口功能,历史悠久,文化深厚。
西津渡,是镇江文物古迹和文化胜迹保存最多、最集中、最完好的地区,是镇江“文脉”之所在。存有昭关石塔英国领事馆旧址3个国家级文保单位,观音洞、救生会、待渡亭、超岸禅寺等38个省市级文保单位,展示城市风貌,反映城市脉络,是城市文化特色最集中的体现。2001年,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历史文化遗产优秀保护奖”,2007年获得“茅以升科学技术土木工程奖”,2009年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16]
镇江博物馆
,创建于1958年,主体位于云台山麓,紧邻西津渡古街伯先路近代建筑群,还辖有镇江英国领事馆旧址、梦溪园赛珍珠故居陆小波故居共六个部分,是一座地方历史综合类博物馆。
镇江博物馆原馆舍为镇江英国领事馆旧址,由五栋东印度式风格的楼房构成,风貌独特,保存完好在全国比较少见,是中国沿海沿江建造的最早的领事馆之一,[17]1996年被国务院批准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
镇江博物馆占地面积20000余平方米,馆舍面积10600平方米,展厅面积5000平方米,珍藏两万多件(套)文物。其中,一级文物103件(套),二级文物340件(套),三级文物3121件(套)。[17]
昭关石塔
,位于西津渡观音洞的一条街上,形状如同北京北海白塔的缩影。是一个过街石塔,高约5米,分塔座、塔身、塔颈、塔顶等部分,用石头分段雕成,呈喇嘛塔的式样。塔的底层有四根石柱,支撑着塔的重量。塔座则分为两层,以“亚”字形叠涩法凿成。塔座的上面是一个莲花座,塔身扁圆,成体形。再上面又是一个“亚”字形的塔颈,上复一莲座。塔的顶端呈瓶子的样子,上部置法轮,下部华盖为仰莲瓣座。[19]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
金山寺
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清康熙皇帝赐字“江天禅寺”。位于镇江市区西北,海拔43.7米。全部依山而建,寺院殿宇鳞次栉比。从江中远望金山,只见寺庙不见山,故以“金山寺裹山,见寺,见塔,不见山”的风貌而蜚声海内外。
整个金山风景区有著名的金山寺、法海洞、白龙洞、天下第一泉、芙蓉楼、玉带桥等40余处景点和古迹,以《白蛇传》的传说闻名暇尔。金山寺,在佛教禅宗道场中有着卓著的地位,是中国有名的古刹。[21]

地方特产

播报
编辑
镇江香醋
镇江香醋,江苏省镇江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镇江香醋,历史悠久。水源取自镇江地区,主要原料以产自镇江市及镇江市附近金坛、溧水等地的糯米为主。酸而不涩,香而微甜,色浓味鲜,愈存愈醇,为国宴专用,居中国四大名醋之首。
2002年,镇江香醋获批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2]
金山翠芽
金山翠芽
金山翠芽,江苏省镇江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金山翠芽,扁平挺削匀整,色翠显毫,嫩香,滋味鲜醇,汤色嫩绿明亮,叶底肥壮嫩绿明亮。冲泡后翠芽依依下沉,挺立杯中,形似镇江金山塔倒映于扬子江中,饮之滋味鲜浓,令人回味无穷。
2009年4月,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金山翠芽”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23]

著名人物

播报
编辑
茅以升
茅以升
,江苏镇江人,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交通部唐山工业专门学校西南交大)毕业。曾任唐山交通大学教授,东南大学教授兼工科主任,河海工科大学校长,北洋大学教授兼校长。[24]

荣誉称号

播报
编辑
2020年,润州区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25]
2021年5月,润州区入选首批江苏省省级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单位。[26]
2021年9月,润州区入选入选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县。[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