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失犯罪什么时候及情形下负刑事责任

华律网 2024年01月10日

      报告编号:NO.20240110*****

      【问题分析】您好,您所提出的是关于 ***** 的问题...... ,【解决方案】***** 【具体操作】*****

查看完整报告

      犯罪并不是每个人都想的。但是会有一些人在不经意或者无知的情况下过失犯罪。然后担心自己会遭到很严重的法律刑罚。那么,过失犯罪的定罪与量刑标准是什么呢?接下来就由华律网的小编为你讲解相关的知识,解答各位对过失犯罪的疑惑。

      过失犯罪什么时候及情形下负刑事责任

      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行为人本来应该也能够正确地认识一定的行为与危害社会的结果之间的联系,进而正确选择自己的行为,避免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发生,但他却在自己自由意志的支配下,对国家、社会和人民的利益采取了极不负责的态度,从而以自己的行为造成了危害社会的结果,因此,国家就有充分的理由要求过失犯罪的行为人对自己严重不负责任的态度支配之下的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在处罚上,因为过失犯罪的主观恶性比故意犯罪明显要小,因此刑法对过失犯罪的处罚比对故意犯罪的处罚要轻。

      过失犯罪,指在过失心理支配之下实施的、根据刑法的规定已经构成犯罪的行为。犯罪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的心理态度。犯罪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两种类型。

      构成条件:

      1.行为人主观上必须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是持根本否定态度心理。

      2.行为必须发生了危害结果,从刑法分则的规定看,这些结果一般都是较为严重的结果。《刑法》第330条和第332条除外(由于过失犯罪是结果犯,只有特定结果发生了,才成立犯罪)。

      3.必须有处罚该类过失犯罪的分则性明确规定。

      过失犯罪是结果犯,只有特定结果发生了(这些结果一般都是较为严重的结果),才构成犯罪)。

      过失犯罪什么时候及情形下负刑事责任?对此的回答是,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是过失犯罪。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你还有其他法律疑问,欢迎到华律网进行法律咨询

      声明:该作品是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所整合的内容。不代表任何平台立场,如若内容侵权或错误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